English

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——姜云胜(下)

1998-07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言荣 我有话说

姜云胜对亲属有时严厉得近乎绝情。然而,他对普通百姓的疾苦却是体贴入微,时时挂在心上。单位发的米、面,自己得的纪念品,当劳模、评先进得的奖金他全都送给了敬老院。他对妻子说:“敬老院里都是些孤寡老人,他们无儿无女,无依无靠,作为镇党委书记,我不当他们的儿子,谁当?”

民之难,便是姜云胜之忧。大冯村自古就缺水。当地有句民谚:“有女不嫁大冯村,水贵如油家家愁。”每当看到村民们赶着牛车去拉水,那吱呀呀的车轮子,就像碾在姜云胜的心上。那些年,一有时间,他就跑到大冯村,研究水源问题。省地质队被请来了,光百米以上的深井就打了十几眼,结论是大冯村没有地下水。村支书难过地说:“俺村人的命咋这么苦呀!”姜云胜的双眼熬红了,嗓子也哑了,一连几个晚上没合眼,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——从他的老家磙桥村引水入冯!磙桥是大冯的邻村,村中有眼大井,水又清又甜,村民早就用上了自来水。可他到磙桥村把他的设想一公开,就遭到了一些村民的反对。他们担心两村共用一眼井,水不够用怎么办?姜云胜请来了水利专家,经鉴定磙桥井水充足,可供两村合用。随后,他和镇村两级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,消除了他们的顾虑。同时,又亲自带着工程队,马不停蹄地建水塔、铺引水管道。这一天终于来到了。1991年5月4日,大冯村人世世代代靠拉水度日的历史终于结束了。打开水龙头,哗哗的甘泉醉了家家户户。老汉冯万海端着两碗水,来到姜云胜面前说:“姜书记,你可为俺大冯村办了件大好事呀!我以水当酒,敬你一碗!”说罢,一饮而尽,老泪纵横,姜云胜的双眼也湿润了。

尹淑珍的丈夫几年前去世,她拉扯着两个孩子过日子。1995年夏,大儿子王东实初中毕业,学习成绩很好,想继续升学,尹淑珍因家境困难不想让儿子念下去,可她看着深夜挑灯夜读的儿子,又心中不忍,听说重点高中难考,就叫儿子报重点高中,心想儿子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不会怪妈了。谁知,考试成绩揭晓,王东实竟以优异成绩被市重点高中录取了,听到这信儿,尹淑珍心碎了,她哭着说:“孩子,妈妈对不起你呀,你就是考上重点高中,妈也没能耐供你去念呀。”姜云胜得知此事,在镇党委会上把王东实升学难的问题提了出来,他说:“炮台镇群众的子女上不起学,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。”在姜云胜的协调下,由镇属一家企业承担王东实的学习费用。姜云胜叮嘱王东实:“安心读书吧,家里的事有镇政府。”王东实感动得热泪盈眶,给姜云胜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
像这样的事一件件、一桩桩举不胜举:大雨中,姜云胜不顾危险趟过齐腰深的急流查看贫困户王永昌的住房;工余时间,姜云胜邀请5家企业负责人参观单身老复转军人车洪田那破烂不堪的住房,20天后,企业资助车洪田盖起5间大瓦房;长岭村的谢振武,体弱多病,是全镇最出名的特困户,姜云胜主动结了这门穷亲戚,年年自掏腰包买种子买化肥,帮他家种地;为了使贫困户彻底脱贫,他和镇干部出力,镇政府投资数十万元,建起了28个蔬菜温室大棚,优惠承包给贫困户,至今已有14个贫困户通过承包蔬菜大棚摆脱了贫困。

炮台镇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,每到雨季,镇北边10几个屯的孩子们上学路过这里就发怵,要么绕六七里走桥,要么冒险趟河。前些年,姜云胜路过这儿都站在河里为孩子们探水,后来姜云胜和几个村干部商议,建起一座桥,学生们称这座桥为“希望桥”。

为了山乡的孩子,上任伊始,姜云胜就提出了“前5年排险,后10年拔高”的建校目标。如今,有19所学校的校舍得到翻新,其中新建7所,有的还是高标准的太阳能校舍。在炮台镇,不论公办还是民办教师,工资从未拖欠……

姜云胜对人民的深情,换来群众对他的拥戴。除夕之夜,不知有多少群众到镇政府值班并为他送去热腾腾的饺子;小城镇改造动迁508户,竟没有一户上访的。群众说:姜云胜说怎么办就怎么办,因为他是真心为大家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